圓柱滾子軸承外徑車加工留量對磨加工的影響
2018-06-06
崔佳
摘 要:本文主要思考了圓柱滾子軸承外徑車加工留量對磨加工的影響,對于其影響的各個方面和影響的關鍵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,希望能夠為今后的加工帶來參考。
關鍵詞:圓柱滾子軸承,外徑,車加工,留量,磨加工
前言
在圓柱滾子軸承外徑車加工的過程中,要重視留量問題,并明確留量對磨加工的影響,從影響的角度來判斷今后的施工的目標和施工的方法,才能夠不斷提高施工效果。
1、軸承外圈工藝分析
機械加工工藝指以參考工藝流行進行操作,以特定方法對生產對象的尺寸、幾何形狀、性質與相對位置做改變,從而得到半成品或者半成品。工藝流程即工藝過程,與設備條件、產品數量、人工素質等因素關聯。
機械加工工藝的過程內容豐富,比如,原材料保存、毛坯制造、熱處理零件等。工藝過程主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的工序進行。單件生產、大量生產、批量生產是主要的生產類型。
1.1防外圈溝道邊緣凸起方法
調心球軸承的外溝道是球面,但是在A點處滾道凸起,這種凸起會影響調心球軸承的調心性能,甚至無法調心,并且有凸起這一側在軸承轉動時會對鋼球產生摩擦阻力,使鋼球磨損加快,降低使用壽命。
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砂輪厚度小及砂輪在溝邊緣處消耗快。分廠調心軸承的外圈是采用切入磨床加工溝道,如3MZ1410SA。如果砂輪厚度小于外圈寬度,就會造成溝邊磨不到,形成凸起。為了消除這一缺陷,可選擇厚度大于外圈寬度1~1.5mm的砂輪。
因為軸承外圈溝的邊緣處十分鋒利,再加之砂輪在過程中的消耗速度非??欤绻庸と藛T沒有及時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,就很難保證整個外溝圈都能夠受到均勻的磨削,其平面就很容易出現高低不平的現象,嚴重影響了產品質量。所以,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,加工人員可以適當對修整次數進行調整,并通過增加修整器的補償量,以此來保證磨鈍的砂輪也可以得到很多的修正。除此之外,由于粗磨與細磨的加工要求不同,在砂輪的粒度選擇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。因此,加工人員一定要在Z終確認磨削方式以后,選擇出粒度合適的砂輪,從而避免調心球軸承外圈邊緣發(fā)生凹凸不平的質量問題。
1.2減少外溝球面位置誤差的方法
球面中心位置不可能完全與理論中心位置重合,或多或少會有些誤差,這完全靠外圈寬度相互差的檢測手段來控制外圈在M7675B雙端面磨床上加工,相互差可以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(0.015mm以內)。外圈球面中心位置過去一直用位置樣板進行測量,樣板分Z大極限尺寸和Z小極限尺寸,當用球面位置樣板Z大極限位置的一面測量外溝道時,靠近樣板的內側有“光隙”,反之,外側有“光隙”。這種測量完全靠目測,誤差較大。為了減小誤差,改用儀器測量,采用D923內徑測量儀,測點高度一般為h=3mm(視倒角大小h越小越好),測量時兩面測量,通過調整砂輪的進給位置,兩面測量的結果越接近,則說明球面兩面越對稱,也就是說球面中心位置與理論中心位置接近重合,如果再考慮外圈寬度的相互差,基本上也可以把誤差控制在0.015mm左右。通過改用儀器測量,球面中心位置的誤差能控制在比較理想的范圍內。
1.3保證球面曲率半徑的方法
眾所周知,調心球的軸承外圈溝道是一個圓弧形的球體表面,這種設計Z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保障軸承內圈合體能夠對外圈產生較好的調心性,雖然這是一種基本的設計理論概念,但在實際的加工生產中,仍舊存在一定的誤差。其中,對較差就是一種Z常見的問題。大部分加工人員在對對角差進行測量時,通常都是采用了手槍表的測量方法,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,保持手槍表的不動,由外圈擺動測量,并將對角差嚴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。與此同時,為了將誤差控制在Z小的技術要求標準內,必須保證球面曲率的一致性,每次在產品加工以前,充分做好砂輪的修整工作,盡可能保證在加工過程中不對砂輪修整器進行調整,以此來提高產品的加工效率與質量。
2、圓柱滾子軸承車加工留量存在的問題
通過長時間的實際生產調查跟蹤,車加工留量偏大是普遍現象。